儿童剧创作应少些墨守成规
责任编辑:王琳      发布日期:2025-04-08   
  苏  锐
  文艺创作需要跟时代接轨,是生活的风向标,儿童剧创作尤其如此。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,有自己的审美特点,跟成年人不同。
  儿童剧的创作,首先应当坚持正确的导向,给孩子健康的价值观。在这个基本前提下,儿童剧创作手法不妨灵活一些,表现的内容不妨再开拓一些。
  山东济南有一家专门创作演出儿童剧的文艺院团,近些年成绩斐然,不仅精品不断涌现,作品在商演市场的反响也十分热烈。常有国内演出经纪机构或者剧场主动找来,只为邀请其过去演出,因为有票房保证。
  院团负责人介绍经验时讲过一句话:“我们从不关门搞创作,社会需要啥我们就排啥。”
  以观众需求为导向进行创作与演出,这不是一个新颖的提法。但是对于不少文艺院团而言,似乎落实起来非常有难度。就拿儿童剧来说,国内参与儿童剧创作的院团不在少数,每年也有一些作品立上舞台,但是真正能吸引家长带孩子买票去看的,与业内的期待还有差距。究其原因,“过于传统”带来的影响很大。
  比如,有的院团过分看重儿童剧的教育功能,创作人员习惯于“站在讲台上”,总是不自觉地在台词或者表演中对小朋友进行说教。剧场中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,但走出教室走进剧场的孩子们,往往不是抱着受教育的目的来的。
  再比如,有的院团在创作中依然遵循演员台上站、观众底下看的模式,全程需要孩子坐在座位上,不考虑小观众坐不住、喜好动的特点。
  凡此种种,一个总的特征就是院团自说自话、我行我素,似乎不将观众放在眼里,工作方式没有与时俱进。
  文艺创作需要跟时代接轨,是生活的风向标,儿童剧创作尤其如此。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,有自己的审美特点,跟成年人不同。近些年,有一些对孩子们影响力很大的影视作品,其中不乏国外的作品,孩子们甚至在玩耍中会模仿剧中角色的行为。不能说这些影视作品没有正面教育意义,为什么落脚点同是“引导孩子”,一些影视作品能持续火爆,而我们的一些儿童剧无人问津?
  多年来,儿童剧创作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,同时在表现手法、创作理念、观演关系等方面也亟待创新。文首提及的儿童剧院团负责人就说,院内建了好几个拥有500人的微信群,全是院团的粉丝家长,新戏一出来,这些家长会被邀请去提意见。
  孩子的心中如同一张白纸,文艺作品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。儿童剧的创作,首先应当坚持正确的导向,给孩子健康的价值观。在这个基本前提下,儿童剧创作手法不妨灵活一些,表现的内容不妨再开拓一些。创作人员应该多到生活中去,多找家长们聊一聊,看看大家关心的是什么话题,想让孩子看的是什么内容。
  当下的家长,普遍受过高等教育。相信多数家长不希望看一部说教味道很浓的儿童剧。大家还是希望通过看一部作品,给孩子种下一颗种子,这颗种子的内核可能是“善良”“勇敢”或者“坚持”。总之,需要的是能让孩子坐得住的作品、能让孩子快乐的作品、能让孩子在无形之中受到积极影响的作品。
  源自:中国文化报
版权所有 ©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
地址: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:050011 电话:0311-86050100
备案序号:冀ICP备13017863号-1   

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