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老寓言与现代说唱的碰撞
责任编辑:王琳      发布日期:2025-01-14   

  本报记者  张莹莹

 

说唱音乐剧《愚公移山》剧照   出品方供图

  “俺站在白云之下,太行王屋山就是俺的家;俺站在济水之源,济渎太乙池就是俺家园……”1月8日至9日,说唱音乐剧《愚公移山》在河南郑州上演,由此拉开了该剧全国巡演的帷幕。
  愚公移山的典故见于《列子·汤问》,河南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,被称为“中国愚公文化之乡”。说唱音乐剧《愚公移山》由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、济源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品,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创作,是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和2022年度河南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。
  该剧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、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担任编剧、导演,蔡鹏、蒋倩如、李炜鹏、齐齐等实力派音乐剧演员担纲主演,表演艺术家赵旭友情出演,以说唱表演的崭新舞台艺术形式,让愚公、智叟、列子等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和王宁、御风、邹老师等现代人物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,深入挖掘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。
  说唱音乐剧《愚公移山》的表现手法大胆创新,融合了摇滚、国风、民谣、嘻哈等多种音乐元素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如选用唢呐这一富有民间特色又充满穿透力的乐器,搭配男声喊号子合唱,将愚公顽强质朴的精神展现得鲜活有力。主题曲《一棵树》融入更多现代流行元素,搭配民谣等形成酣畅自如的抒情长调,展现了王屋山儿女对故乡热土的深情。贯穿全剧的《打夯歌》多次变化并巧妙融入多个角色唱段中,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愚公移山精神植根于人们心中。
  “希望通过古今思想的碰撞,打破时空限制,更好地展现民族精神的传承。”周映辰在接受采访时称,创作过程中,如何将说唱元素运用到中文叙事中、寻找中文韵律是一大挑战。创作组对剧本进行了多次修改,加入了唢呐、琵琶、二胡等民乐元素,让音乐剧这一舶来品更具民族范儿。
  除了音乐,该剧的舞蹈、舞美设计也令人眼前一亮。多媒体舞台设计、双层智能转台场景切换等科技元素的加入,增强了整部剧的视觉呈现效果。演员的舞蹈表演充满激情与张力,与音乐、剧情完美融合,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。
  “这部以说唱艺术为特色的音乐剧,以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音乐剧的固有模式,令人耳目一新。”郑州大学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巩伟说。
  该剧的创新表达也给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副书记、副教授石俊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他认为,该剧不仅以新形式展现了先贤故事、弘扬了愚公移山精神,还关注到了生活在中华大地上默默无闻的当代愚公们,并用歌声来赞扬他们。这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,体现了艺术创作应有的文化责任与担当。
  据了解,近年来,济源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,积极推动文艺创作。除打造说唱音乐剧《愚公移山》外,还精心创作了《神话济源》系列交响乐等。同时,积极推动大型动漫电影《愚公移山》的制作,目前该电影已进入中后期制作阶段。
  源自:中国文化报

版权所有 ©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
地址: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:050011 电话:0311-86050100
备案序号:冀ICP备13017863号-1   

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